这么多年学习英语的误区,我们怎么还是一犯再犯?
发布时间:2017-04-27-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是我们常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误区呢?今天小E邀请到了育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刘昕,一起来听听她的看法吧!
两个孩子的妈妈,南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曾在北京、上海、巴黎和香港工作生活过。目前在上海一半时间照顾11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一半时间自由写作。由于个人的经历,对东西方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对儿童和青少年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英语渐渐成为了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学习英语更是每个人从小的必修课。你有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吗?
我们学习英语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我的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却连基本的英语对话都做不到?
怎样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英语?
1过去的英语 V.S. 现在的英语
记得小的时候,我是英语学霸一枚。学习成绩很好,高中的时候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英语竞赛并且拿了奖。我和我的父母、老师都一直以为我的英语学得超级好,直到高二暑假的某一天。那天,爸爸的朋友带了一个不怎么会中文的美国客人到家里来。当时,大家正在看电视上的突发新闻,欧洲某国一架飞机失事了。美国人听不懂,急切地看着我们,希望有人给他解释发生了什么。
大家都叫我给他翻译一下。我脑子里努力地搜单词,但是嘴里怎么也讲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急得我说着几个不连贯的单词,打着各种手势,绝望地望着对面一头雾水的外国朋友。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课堂上死记硬背的英语,只能应付考试而已。
二十多年过去了,伴随科技的进步,财富的累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们的孩子和20年前的我们一样,依然接受着应试教育。学英语的方法也还是老样子,抠语法,背单词,考试前划重点,题海战术。
前一阵子,我去老朋友家,她高中的儿子也是个学霸,英语托福成绩很不错。我出于好奇就跟他用英语聊了几句,没想到跟我小时候一样,一说英语就脸红,连最简单的句子也说得磕磕巴巴的,更别说交流什么一些深刻一点的话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语言难道不应该是交流的工具吗?为什么20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还是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呢?父母们不觉得是时候改变了吗??
2父母眼中孩子学英语的原因
我问过周围不少妈妈,为什么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学英语?
➤让他们从小接触英语,为长大出国留学做准备。
按照这类家长的思路,小学快乐英语,中学题海战术,托福考个高分,高中毕业送去国外,上个高大上的大学。可是,高大上的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毕业的呀。国外大学的考核标准并不只有考试成绩。课堂上的表现、讨论时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才是教授考核的重点。所以导致了很多从小追求标准答案的留学生们因为无法适应而中途退学。到此,我们看到这样的求学路行不通,至少是高风险的。
➤孩子不出国,就死磕国内顶尖大学,补习英语是为了保证高考的英语成绩。
小朋友从小各种补习,题海战术,生活起居都由父母包办,如愿上了国内一流大学。打游戏谈恋爱,混到毕业找工作(上大学后放弃学习是从20多年前就有的现象,现在依然严重存在)。父母想的是要进世界500强。世界500强想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有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一轮轮面试下来,那个自恃名牌大学毕业感觉超级良好但其实被父母从小骄纵无力承压的孩子通常都不会被选上。
➤没有为什么!周围的孩子都去课外英语培训班,别人去我们也要去。
别人说小学要开始学英语,自己家的也赶紧去;别人说中学要开始做题为考试做准备,马上把自家的孩子也换到应试补习班里。这种父母,自己都没有主见,我还能说什么呢?大家天天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孩子们没输在起跑线上,要输就输在父母身上。20年前的我们,靠死记硬背,靠刷题刷模拟试卷,靠背后不停敲打的父母,或许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在,则要靠创新的思维,靠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靠有远见有想法的父母。其实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好的教育。
3学习英语究竟是为了什么?
➤学习语言首先是为了应用。
语言是工具,目的是彼此能沟通想法。学习地道的英语,应该尽量还原真实的语境。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如何应用,比硬生生地记住黑板上的单词语法更有效也记得更深刻。一个外国友人给我讲过一个段子:他在中国过年连续一周天天吃中餐。一天,和同事一起去吃午饭的时候,同事又建议去吃四川菜,他说了句,"oh,I am a bit sick of having Chinese food all the time.(我天天吃中餐有点腻了)" 同事听到"I am sick",就以为他生病了,嘘寒问暖的,还问他要不要回家休息。外国友人一脸不解。
日常生活中,只认识英文单词却不领会意思的情况经常发生,为应试的英语学习方法“功不可没”。
➤学习语言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做更灵活更包容而不是思维狭隘目光短浅的人。
我曾经在巴黎生活工作过几年。巴黎人出了名的傲慢,以法语为荣,不屑学其他语言。那时,我还不会法语,经常在各种场合遭遇听不懂和说不清楚的尴尬。一次在公司里碰到一位法国同事,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中国人啊。他说,哦,知道知道,你们的寿司很好吃。我听懂了,急得脸都红了,却憋不出一句话来。当天,我就拿出了法语课本,从零基础开始学。在巴黎索邦大学上一周三次的法语课,其中有一次专门介绍法国文化和艺术史。
大约一年以后,再一次偶遇到了当时那位自以为是的大叔,我跟他寒暄几句之后,用法语给他狠狠上了一节东亚国家地理和历史课。看着他一脸懵逼,我突然觉得他还挺可悲的。
奔五十的人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而我因为学习了法语,也渐渐了解到了法国的文化传统,以前觉得匪夷所思的一些“法式”行为也找到了它的缘由。不知不觉,想要融入他们的圈子也变得容易多了。
4我国的英语学习存在哪些误区?
由于激烈的竞争和长期以来的惯性,大部分学校把所有的资源和时间都用在提高成绩上。尤其是六年的中学时间,除了上课考试,完全挤不进任何“多余”的内容。本该是建立自我意识,树立自我人格的这几年,都用来听讲、抄黑板、背标准答案了。而关于高分低能,我听了太多这样的故事: 我大学同学有一亲戚,迷之执着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很小她就辞去工作全天候照顾他,给他报了几乎所有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课外补习班。
小朋友背着大书包,放学后,换个老师,换一批同学,接着学。直到现在儿子大学毕业了,还赖在父母家啃老,宅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敢社交,不愿意去工作,成了废人一个。
另一位含辛茹苦的妈妈,业余时间都用来送孩子上提升成绩的补习班,陪考托福雅思,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去美国上大学,这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上课却不参与讨论,无法完成口头报告,小组项目也提不出建议。因为缺乏独立思维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完全无法适应国外大学的课程,最终被迫退学。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国内的课外培训课程,应该成为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有力补充,而不是听起来高级但实质还是听讲抄黑板背标准答案的应试模式。
尤其是语言培训课程,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表达沟通,社交能力,甚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包容和尊重不同。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在应试教育中长大,深知应试教育的缺陷。可一些家长却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应试的道路上狂奔,让孩子像机器一样从一个考场辗转到另一个考场,仿佛只有成绩单上的那几个数字才是他们优秀的唯一证明。
我想说的是成绩单漂亮固然不错,但同时也要注重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年轻的父母们,趁现在,赶紧做出改变。
- 上一篇:杭州幼儿口语速成班
- 下一篇:少儿英语学习方法分享
- 英孚青少儿英语体验课
-
· 50年英语教育经验
· 专业外籍培训师授课
· 专为青少儿量身定制的课程
- 免费预约
- 我们的课程
- 3~6岁幼儿英语(幼儿英语探索课程) 7~9岁儿童英语(儿童英语腾飞课程) 10~13岁少儿英语(少儿英语拓展课程) 14~17青少年英语(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 英孚英语暑假班(英孚英语暑假班) 英语学科辅导(英孚英语学科辅导) 国际幼儿早教班 英孚英语寒假班(英孚英语寒假班)
- 热搜关键词
- 热门文章